自动点胶机作为高精度自动化设备,其规范操作是保障生产效率、产品质量与设备寿命的核心。不当操作不仅可能导致点胶精度偏差、设备故障,还可能引发安全风险。下面围绕自动点胶机的全操作周期,详细梳理操作前准备、开机调试、正式运行、停机维护及安全规范,形成标准化操作流程,帮助操作人员高效、安全地完成点胶作业。

一、操作前准备:奠定安全运行基础
操作前需完成设备状态检查、物料准备与环境确认,确保无安全隐患且满足生产条件后,方可启动设备。
(一)设备状态核查
外观与连接检查:观察设备机身是否有破损,工作台面是否清洁无杂物;逐一检查电源线、气源管、数据线(如相机连接线、电机控制线)的连接是否牢固,无松动、断裂或老化现象;确认点胶针头安装到位,无歪斜、堵塞或损坏。
核心部件功能预查:打开设备总电源开关(暂不启动主机),检查电源指示灯、气压表是否正常显示;手动推动运动轴(X/Y/Z轴),确认导轨移动顺畅,无卡顿或异响;检查点胶阀的开关动作,按压手动测试按钮,观察阀芯是否灵活响应,无漏胶迹象。
安全装置检查:确认安全门(或防护栏)关闭后能正常触发设备启动许可,急停按钮按压后能快速切断设备动力,避免误操作时无安全防护。
(二)物料与工具准备
胶黏剂准备:根据生产工艺要求,选取适配的胶黏剂,检查胶黏剂是否在保质期内,状态是否正常(无分层、凝固或异味);将胶黏剂缓慢注入胶筒(或胶罐),过程中避免混入空气产生气泡,若有气泡需通过设备排泡功能或手动静置排除。
工件与治具准备:确认待点胶工件表面清洁无杂质,按工艺要求将工件整齐摆放在专用治具上,确保治具与工作台定位精准,工件无晃动或偏移;准备好备用点胶针头、清洁溶剂(如酒精、专用清洗剂)、无尘布、镊子等工具,便于后续更换与维护。
(三)环境确认
确保操作环境温度、湿度符合设备与胶黏剂的工作要求,避免高温、高湿或粉尘过多的环境影响点胶精度与胶黏剂性能;清理设备周围区域,留出足够操作空间,避免堆放杂物影响设备运动或操作人员操作。
二、开机与调试:确保设备适配生产需求
开机后需按流程完成系统启动、参数调用与精度校准,确保设备状态与生产工艺匹配后,再进入正式生产。
(一)系统启动
打开设备总电源,待电源指示灯稳定亮起后,启动设备主机,进入控制系统操作界面;等待系统自检完成,若出现报错提示(如“气压不足”“相机未连接”),需先按故障提示排查解决,再继续操作。
开启气源开关,调节气压至设备工作范围(按设备手册要求,不涉及具体数值),观察气压表指针稳定后,检查点胶阀是否有漏气现象;若设备配备加热系统(用于高粘度胶黏剂),按工艺要求开启加热功能,等待温度达到稳定状态。
(二)参数与程序调用
在控制系统界面中,调用对应产品的点胶程序(若为新工件,需提前导入编写好的点胶路径程序),预览程序中的点胶位置、路径顺序是否与工件工艺要求一致,避免程序错误导致点胶偏差。
确认点胶参数(如出胶时间、运动速度、Z轴高度)与当前胶黏剂特性、工件要求匹配,若需微调,需在小范围测试后确认效果,不盲目修改核心参数。
(三)精度校准与测试
视觉校准(若设备配备视觉系统):将标准标定板或测试工件放在工作台上,启动视觉标定功能,让设备自动完成视觉坐标与机械坐标的匹配;标定完成后,选取工件上2-3个特征点进行定位验证,观察视觉识别位置与实际点胶位置是否一致,偏差过大需重新校准。
试点胶测试:将测试基板(或废工件)放在工作台上,启动单次点胶模式,完成1-2个点胶循环;取下测试基板,检查胶点形状、大小是否符合工艺要求,有无漏胶、拉丝或气泡现象,若不符合,调整点胶参数(如出胶时间、气压)后再次测试,直至达标。
三、正式运行:规范操作保障生产稳定
正式生产过程中需严格按流程操作,实时监控设备状态与产品质量,及时处理异常情况,避免批量不良品产生。
(一)工件上料与定位
按治具定位要求,将待点胶工件逐一放置在治具中,确保工件与治具定位槽贴合,无偏移或倾斜;若采用自动上料机构,需检查上料机构是否顺畅,避免工件卡滞导致设备停机。
关闭设备安全门,确认工件定位无误后,在操作界面点击“启动”按钮,设备开始按程序自动完成点胶作业;操作人员需站在安全区域,避免伸手进入设备运动范围。
(二)实时监控与异常处理
生产过程中,实时观察设备运行状态:关注运动轴移动是否平稳、点胶阀出胶是否顺畅、胶点外观是否正常;若出现“工件偏移”“出胶异常”等报警,需立即按下急停按钮,待设备停止后排查原因(如工件未放好、针头堵塞),解决后再重启设备。
定期抽样检查已完成点胶的工件,用显微镜观察点胶位置精度与胶点质量,若发现批量偏差,需暂停生产,重新校准设备或调整参数,确认无问题后再恢复生产。
(三)物料补充与更换
当胶筒(或胶罐)内胶黏剂剩余量达到预警线时,暂停设备运行,关闭气源与胶路开关,更换新的胶筒(或补充胶黏剂),更换后需排除胶路中的气泡,避免空气进入影响出胶。
若点胶针头出现堵塞、磨损或胶黏剂残留过多,需停机后拆卸针头,用清洁溶剂浸泡清洗,或直接更换新针头;安装新针头时确保拧紧,避免漏胶或针头歪斜。
四、停机与维护:延长设备寿命
生产结束或设备长时间不使用时,需按流程完成停机操作与日常维护,确保设备处于良好待机状态。
(一)停机操作
完成当前批次工件点胶后,点击操作界面“停止”按钮,待设备运动轴回归原点后,关闭主机电源;再依次关闭气源开关、加热系统开关(若开启),最后断开总电源。
取出工作台上的成品工件与治具,用无尘布擦拭工作台面,清理残留的胶黏剂或杂物;若胶路中残留胶黏剂易凝固,需用清洁溶剂冲洗胶筒、胶管与点胶阀,避免胶黏剂固化堵塞通道。
(二)日常维护
每日维护:清洁点胶针头、胶管接口,检查气源过滤器是否有积水或杂质,若有则及时排空清理;检查运动轴导轨表面是否有灰尘,用无尘布擦拭后涂抹专用润滑油,确保导轨润滑良好。
每周维护:检查点胶阀密封圈是否有老化、变形,若有则更换;检查电机连接线、数据线接口是否松动,重新插拔并固定牢固;校准视觉系统(若配备),确保定位精度稳定。
定期记录:建立设备运行与维护档案,记录每次开机时间、生产工件数量、出现的故障及处理方法、维护内容等,便于后续追溯设备状态,及时发现潜在问题。
五、安全操作规范:杜绝安全风险
操作人员需严格遵守安全规范,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。
操作前需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,如防护手套(避免胶黏剂接触皮肤)、护目镜(防止针头断裂或胶黏剂飞溅),不穿宽松衣物或佩戴首饰,避免卷入设备运动部件。
设备运行时禁止打开安全门,禁止用手触碰运动轴、点胶针头或工件,如需调整,必须先按下急停按钮并断电。
胶黏剂与清洁溶剂需存放在通风、阴凉处,远离火源,避免与皮肤、眼睛直接接触,若不慎接触,需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就医。
遇到设备重大故障(如电机异响、冒烟、漏电),需立即切断总电源,禁止自行拆解维修,及时联系专业维修人员处理。
自动点胶机的标准化操作是“效率、质量、安全”的统一保障,操作人员需熟悉并严格执行每一步流程,从操作前的细致准备,到运行中的实时监控,再到停机后的规范维护,形成完整的操作闭环。通过规范操作,不仅能减少设备故障、提升生产良率,还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,为稳定生产奠定坚实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