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动点胶机使用流程
发布日期:
2025-11-05

浏览次数:

0

自动点胶机凭借精准、高效的点胶能力,成为提升生产质量与效率的关键设备。掌握规范的使用流程,不仅能保障点胶效果稳定,还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。以下从准备、操作、维护三个核心环节,详细介绍自动点胶机的使用方法。

自动点胶机

一、使用前准备:筑牢安全与精准基础

使用自动点胶机前,需做好设备检查与环境准备,避免因前期疏漏影响生产。首先进行安全与设备检查,确认设备电源线路无破损、插头连接牢固,同时检查气源接口是否密封良好,防止气压不稳影响点胶精度。接着查看点胶针头是否有变形、堵塞情况,胶管内是否存在气泡或杂质,若有异常需及时更换针头或清理胶管。

随后进行胶水与工件准备,根据生产需求选择适配的胶水类型,将胶水缓慢倒入点胶机的储胶罐中,注意避免胶水溢出或带入空气——若胶水中混入气泡,需通过设备的“排泡功能”或手动静置的方式排除,防止点胶时出现空点、断胶问题。同时,将待点胶的工件整齐摆放在工作台上,确保工件定位准确,必要时可借助治具固定,避免点胶过程中工件移位。

最后进行参数预设与调试,通过设备操作面板,根据工件的点胶位置、点胶量要求,大致设定点胶速度、出胶时间等基础参数。此时无需追求严苛精准,只需保证参数处于合理区间,为后续试胶调整预留空间。

二、规范操作步骤:实现精准高效点胶

完成准备工作后,按照“试胶调整—正式点胶—过程监控”的流程操作,确保点胶质量符合标准。

(一)试胶与参数微调

初次启动设备前,需先进行试胶操作。将一块与正式工件材质相同的测试板放在工作台上,启动点胶程序,让设备在测试板上完成一次完整的点胶流程。试胶后,检查测试板上的胶点是否均匀、无拉丝、无溢胶,胶点位置是否与预设一致。若胶点过大,可适当缩短出胶时间;若胶点位置偏移,需调整设备的X、Y轴定位参数,反复试胶直至满足生产要求。

(二)正式点胶操作

确认试胶效果达标后,进入正式点胶环节。将待点胶工件批量放入工作台的定位区域,关闭设备的防护门(部分设备配备,用于保障操作安全),通过操作面板启动自动点胶程序。设备会按照预设参数,自动完成工件的定位、点胶、移动等动作,操作人员无需手动干预,但需随时观察设备运行状态,重点关注胶水是否充足、针头是否有漏胶现象、工件是否出现卡顿。

若生产过程中需要更换工件型号,需先暂停设备,清空工作台上的剩余工件,重新进行参数设置与试胶,确认新参数适配后,再启动新的点胶任务,避免不同型号工件混用参数导致点胶失误。

(三)点胶后工件处理

单个批次的工件点胶完成后,操作人员需及时将工件从工作台上取下,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后续固化、检测等处理。同时,清理工作台表面残留的胶水痕迹,若有胶水滴落,需用专用清洁剂擦拭干净,防止胶水凝固后影响后续工件定位。

三、常见问题处理与日常维护

在使用过程中,自动点胶机可能出现一些常见问题,掌握简单的处理方法能减少停机时间。例如,若出现点胶断胶,可能是针头堵塞或胶水粘度异常,此时需停机更换针头,或检查胶水是否因温度变化导致粘度升高,必要时调整胶水储存环境;若点胶精度下降,需检查工作台定位治具是否松动,或设备导轨是否有杂物,及时紧固治具、清理导轨即可恢复精度。

日常维护是延长设备寿命的关键。每次使用结束后,需关闭设备电源与气源,将储胶罐中剩余的胶水密封保存(若为易固化胶水,需彻底清洗储胶罐与胶管,防止胶水凝固堵塞);每周对设备的运动部件(如导轨、轴承)添加润滑油,保持部件运转顺畅;每月检查设备的电气元件(如传感器、电机)是否正常工作,确保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。

遵循以上使用流程,既能充分发挥自动点胶机的性能,保障生产质量,也能降低设备故障概率,为生产效率提供稳定支撑。在实际操作中,还需结合具体设备型号与生产工艺,灵活调整操作细节,让设备更好地适配生产需求。